觀影|《我想結束這一切》:如果在冬夜,兩個旅人

--

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談到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你也許會先想到那部中譯片名爛到極致但電影本身也是好到極致的《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Spotless Mind),或是用後設玩弄「編劇」這個概念玩得爐火純青的《蘭花賊》(Adaptation),當然還有他自己執導筒的絢麗處女作《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

這樣一個知名的編劇和導演,今年七月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特別提及原創題材在好萊塢已經不如往日容易開拍。考夫曼的作品以實驗性強大著稱,在他職涯的早期他還可以執行大膽的劇本創意,但2008年後產業劇烈改變(對,就是《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和《鋼鐵人》(Iron Man)那年),片廠開始停止拍攝電影而不斷生產大片。因此Netflix這樣的平台會吸引很多創作者,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拍電影了。

身為影迷,光憑能夠看見《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這部片,就想好好感謝Netflix。雖然片中復古而詭異的質感、迷離的色調、細緻的環境混音,在大銀幕看可能會有更深刻的感受,但在疫情延燒的此刻,也許不該強求太多了。

《我想結束這一切》絕對不是一部好懂的片。當然這和《天能》(Tenet)那種燒腦完全不同類型,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電影基本上是以科幻概念包裝固定劇情,看懂敘事手法之後就不難理解。而《我想結束這一切》的難懂則是基於概念本身的,每個人都可能從他層層疊疊的隱喻裡看出不一樣的東西。考夫曼自己則說,這部片是《驚魂記》(Psycho)遇上《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以下涉及劇情暴雷,沒看過電影請斟酌閱讀)

說是劇情暴雷但因為有太多隱喻我也無法說看懂,所以以下也算是個人散亂的筆記。

《我想結束這一切》的「謎底」的確和《鬥陣俱樂部》相似,但考夫曼在片中埋下的線索很模糊,而且沒有真正正面對決的場景讓觀眾恍然大悟;更顯晦澀的是,電影開頭我們便以女主角的思緒進行理解,但她是個不可靠的敘事者——這個故事甚至並不屬於她。

那麼這是誰的故事呢?是那位年邁的學校工友的,也就是Jake。在爸媽屋子裡那場詭異至極的晚餐中,Jake提及了對自己的評語:他不想要被獎勵勤勉,因為那表示他不夠聰明。這個自卑的、深受原生家庭和人際關係困擾的男人創造出了一個他可以帶回家見父母的交往對象,而這個女孩(名字或許是Lucy?Louisa?不重要)摻雜著他在大眾媒體上觀察到的女性拼貼而成,所以她可能是畫家、物理學家、詩人、老人研究者或是服務生(這些職業也可能是Jake對自己的期待,我們其實並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她時常稱讚Jake聰明好學、敏感貼心,還願意在酒吧主動和他搭話。

在車上那些沒完沒了的對話——談詩、談散文、談電影就是不談彼此——之中,女主角常會閃過「我想結束這一切」的念頭,又或是她不停的要求要離開Jake家,暗示著Jake其實想離開這樣的妄想,但又不願意讓腦中唯一肯在乎他的女孩離開。

考夫曼在訪談中指出,雖然女主角並不是一個真實的人物,但他盡可能還是想給予她血肉,讓Jake即使在他的妄想裡,也沒辦法總是得到他想要的。(有夠殘忍!)

在詭異的晚餐裡,女主角目擊了Jake父親、母親還有狗狗生命中的不同階段。考夫曼說,這是因為Jake不知道要把她放在自己人生的哪個階段裡,因為他對自己的人生基本上也毫無掌握。我自己在觀影看到這段時,有點想起《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房子裡壓縮了生命歷程的各個版本,而我們跟著女主角的眼睛,看見的其實是Jake。

這裡其實給出了相當多的暗示,但當下其實我想的是時間上的弔詭而不是心靈上的(注定讓我誤讀了大半電影XD)。牆上的照片一會是女主角一會是Jake;被女主角熱切撫摸的狗狗在童年時期就已過世;來程路上女主角朗讀「創作」的詩早已寫在某本書上;女主角手機裡展示的畫作早已放在地下室落款Jake;洗衣機裡泡著三件工友制服。

然後他們終於要回程。詭異的冰淇淋店在大雪中還開著,他們遇見了三個女孩:兩個漂亮但傷人,一個和善但恐懼,她們都在販售「快樂」給客人。這完全就是Jake失敗的戀情象徵(求偶焦慮?),不管是哪樣的女孩,Jake都不敢直接接觸。

高中校園之於Jake就像是景觀豪宅之於Cobb(怎突然全面啟動),他私密的渴望和創傷都藏在那裡。車上對話時Jake提及過自己對青春的癡迷,校園裡面甚至有他和女主角的年輕漂亮版本,然後工友親手終結了那個「好的」Jake。

領獎而後演出音樂劇,他生命中所有想像的、不是想像的人都在,全都畫著非常假的老妝,我的猜測是已經老去的Jake不願承認,他在自己內心當中希望所有人看起來都跟他一樣:還年輕,只是假裝老了。

這部片的我搞不懂的隱喻還有太多太多,例如那隻被活活吃掉、肚子生蛆,卻還上桌成為菜餚的豬,是在說人生嗎?電影中大量使用的藍色是什麼意思?加上他又涉及了許多文本,例如音樂劇《奧克拉荷馬》或是老電影《The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使得整片更加難懂。

但我想起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紐約浮世繪》,也許《我想結束這一切》的核心仍然在講人的無力和孤獨,想結束自己的苦痛卻又緊抓著希望。查理考夫曼筆下的人物是私密卻又普世的,深深被自己無法獲得、無法控制的人生所糾纏。

最後必須提的是演技!傑西巴克利(Jessie Buckley)和東妮克莉蒂(Toni Collette)的演出都超級精彩,把尷尬、抽離又詭異的情緒演得恰到好處,她們成就了這部電影。

PS:戲中戲結尾的時候跳出Directed by Robert Zemeckis (《回到未來》(Back to Future)和《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的導演),這個奇怪但又適合的彩蛋一開始甚至沒有在劇本裡,完全是隨機產物。

再PS:心裡老是一直想,要是 Philip Seymour Hoffman沒有過世,那個老工友可能就是給他演了吧Q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