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蝙蝠俠》:最黑暗的時刻

--

“Forget it, Bruce. It’s Gotham City.” — — Selina Kyle沒有說。

不會是第一次在電影裡看到這些主題,但放在超級英雄片裡卻讓人很是驚喜。有些陷入認同危機的年輕蝙蝠俠終於要正面對決那個纏繞多年卻彷彿已經被片商遺忘的稱號「世界上最偉大的偵探」。古典的陰謀論敘事(雖然因為川普熱愛狂喊deep state而顯得沒那麼舊了)、加上呈現略顯表面但也算是現代的極端份子問題,編導似乎力求故事內在邏輯的完整性,將兩種邪惡用一種稍稍各削弱力道的方式順暢縫合起來,再讓我們的主人翁從泥淖中奮力爬出並舉起一道希望的火炬。

因此這部電影自然不是那種徹底下沉的film noir — — 雖然在觀影過程當中難免會想起經典的《唐人街》和《鐵面特警隊》,但也可能只是想起而已 — — 此片依然打了冷硬的基底、再用明暗對比打造出相當風格化的蝙蝠俠。主調都是「黑暗」的前提下,可以看出Reeves做出與Nolan和Snyder都不相同的樣貌;事實上如果以《蝙蝠俠對超人》那種對弒神主題的執迷來看,這版蝙蝠俠可說是重新落回了地面。動作戲的拍法也很有趣,若說Nolan是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做到爽度最大極限,那Reeves就完全以表意為優先,黑暗中的行動是最大重點。

經典的新黑色電影《唐人街》

這次Bats當了偵探(Gordon的角色則宛如總是在保他的目暮警官),有其他評論認為整個過程並沒有如預期燒腦,但我倒是很喜歡刑偵中的細節其實都在建立這個初出茅廬的蝙蝠俠的複雜形象,一步步揭露謎語人的真面目同時也在一步步挖掘與之對立的蝙蝠俠。例如他西班牙文不好(誤),或是為心中正義而在暗處行動的他卻未想過把惡人帶到明面可能會有什麼結果。鏟子的細節也是,住在豪華頂樓公寓的Bruce Wayne哪可能懂什麼裝修的事?

但儘管電影花了巨大的篇幅描繪這個陰鬱的蝙蝠俠,「父輩的罪孽」這條故事線還是逐漸逸散在高譚市的濃霧和大雨之中。貓女和地下市長Falcone私仇可說是拍來映襯Wayne家的父子關係,謎語人也多次提起,可我們後來無從得知蝙蝠俠如何處理這份罪惡感。他不該承擔這些沒錯,但也沒有更多思辨;人不是爸爸下令殺的就可以原諒,僅用權勢想排除一個活人就沒有關係 — — 這裡的道德衝突幾乎是靠謎語人的邪惡去消解的。因為沒有錢的人可能更壞。

反派的問題也會逐漸浮現。我非常喜歡Paul Dano的演出,他既平凡、絕望又瘋狂(而且誰不能理解會計師想殺人的心情),看起來很矬但又因此而恐怖;但問題點我認為和《小丑》是蠻類似的,即故事裡的犯罪都是出於非常當代的、政治的原因,但電影都停留在對此表態而非探究。當然《蝙蝠俠》不是《小丑》,可能沒有餘力再做反派角色描繪,但難免會有種剝削社會議題的感覺。

蒙面還是要戴眼鏡的謎語人

不過,近三個小時的劇本還是稱得上嚴謹,可以批評蝙蝠俠動作非常慢(物理),但伏線大多都有一一收回,「復仇」與「蒙面」的反噬在最後也讓觀眾倒抽一口氣。除了當偵探,導演也給了許多小道具的戲份,真是復古而美好的阿蝙啊。攝影絕美,雖然黑暗到底但鏡頭設計迷死人,幾次視角大轉換震撼度十足;配樂也非常棒,蝙蝠俠的theme music簡單暴力有效,開場巨大的力道一路到尾聲的奏鳴曲,這就是他整部作品的角色弧線。

最後回到我寫的第一句假quote(亂用一番《唐人街》的名台詞),貓女和蝙蝠俠都會看見人性的最惡之處,但一個選擇離開而一個選擇繼續嘗試,某種程度上很像超英電影的現況吧?無論如何,能看到這個脆弱又迷惘,甚至以超級英雄來說有點異色的蝙蝠俠出現在大銀幕上,讓我又有點開始喜歡好萊塢了。

--

--